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113.一一二章

    此为防盗章  苏晋被人从刑部带进宫,

    险些叫这光亮的雪色刺了目。

    她已百日不见天光,大牢里头暗无天日,

    充斥着腐朽的尸味。每日都有人被带走。那些她曾熟悉的,

    亲近的人,

    一个接一个被处死。

    一朝江山易主,青史成书。

    身上的囚袍略显宽大,

    凛冽的风自袖口灌进来,

    冷到钻心刺骨,也就麻木了。

    苏晋抬眼望向宫楼深处,

    那是朱南羡被囚禁的地方。昔日繁极一时的明华宫如今倾颓不堪,

    好似一个韶光飒飒的帝王转瞬便到了朽暮之年。

    明华宫走水——看来三日前的传言是真的。

    内侍推开紫极殿门,

    扯长的音线唱道:罪臣苏晋带到——

    殿上的人蓦然回过身来,一身玄衣冠冕,

    衬出他眉眼间凌厉,

    森冷的杀伐之气。

    这才是真正的柳朝明。苏晋觉得好笑,叹自己初见他时,还在想世间有此君子如玉,亘古未见。

    如今又当怎么称呼他呢首辅大人摄政王不,

    他扶持了一个痴人做皇帝,如今,

    他才是这天下真正的君王。

    殿上的龙涎香沾了雪意,凝成雾气,

    叫柳朝明看不清殿下跪着的人。

    过来些。沉默片刻,

    他吩咐道。

    苏晋没有动。两名侍卫上前,

    将她拖行数步,地上划出两道惊心的血痕。

    隔得近了,苏晋便抬起头,哑声问道:明华宫的火,是你放的

    他没有作声,苏晋又道:你要烧死他。

    柳朝明这才看见她唇畔悲切的笑意。曾几何时,那个才名惊绝天下的苏尚书从来荣辱不惊,寡情薄义,竟也会为一人悲彻至绝望么。

    柳朝明心头微震,却咂不出其中滋味。良久,他才道:你作乱犯上,勾结前朝乱党,且身为女子,却假作男子入仕,欺君罔上,罪大恶极,即日流放宁州,永生不得返。

    苏晋又笑了笑:不赐我死么

    这一生荒腔走板行到末路,不如随逝者而去。

    囚车等在午门之外,她戴上镣铐,每走一步,锒铛之声惊响天地。

    柳朝明看着苏晋单薄的背影,忽然想起初见她的样子,是景元二十三年的暮春,风雨连天,她隔着雨帘子朝他打揖,虽是一身素衣落拓,一双明眸却如春阳秀丽。

    那时柳朝明便觉得她与自己像,一样的清明自持,一样的洞若观火。

    他只恨不能将她扼死在仕途伊始,只因几分探究几分动容,任由她长成参天大树,任她与自己分道而驰。

    如今她既断了生念,是再也不能够原谅他了。

    苏晋。柳朝明道,明华宫的火,是先皇自己放的。

    苏晋背影一滞。

    柳朝明淡淡道:他还是这么蠢,两年前,他拼了命抢来这个皇帝,以为能救你,而今他一把火烧了自己,拱手让出这个江山,以为能换你的命。

    苏晋没有回头,良久,她哑声问:为什么,要告诉我

    你不是问,为何不赐你死么柳朝明道,如朱南羡所愿。

    囚车碾过雪道,很快便没了踪迹。

    天地又落起雪,雪粒子落了柳朝明满肩,融入氅衣,可他长久立于雪中,仿佛感觉不到寒冷。

    一名年迈的内侍为柳朝明撑起伞,叹了一声:大人这又是何必他见惯宫中生死人情,晓得这漩涡中人,不可心软半分,因为退一步便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尚书大人本已了却生念,大人那般告诉她,怕是要令她置之死地而后生了。苏大人在朝野势力盘根错节,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当今圣上又是假作痴傻,若有朝一日,她得以返京,与大人之间,怕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了。

    他们相识五载,连殿上的帝王亦如走马灯一般换了三轮,生死又何妨呢。

    若她还能回来。柳朝明笑了笑,我认了。

    朱南羡清楚地记得,五年前的苏晋,不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当时景元帝染了时疾,一切大小事务皆由朱悯达代为批红。

    朱南羡的折子递到皇案便被朱悯达扔回来,斥责了一句尽逞莽夫之勇,令他闭门思过七日。

    那时的朱南羡还有个撞破南墙都不肯回头的性子。

    他默不作声地将折子收了,回到宫里,非但闭了门,还拒了水食,连着五日滴米未尽,直到朱悯达命人将门撞开,看到这个半死不活唇角干裂还仿佛得胜一般咧嘴冲自己一笑的胞弟。

    朱悯达恨不能把他一脚踹死。

    到底是跟在身边长大的,朱悯达知道老十三吃软不吃硬,随后又想了一个辙,动之以情地劝了一番,大意是:不是皇兄我不让你去,但你身为天家子,胸中没点韬略,只会舞刀弄剑,岂不让人笑话

    然后又塞给朱南羡一个信帖,说:这样,本皇兄给你一个机会,我这里有个对子,三日内,你只要能对出十句各不相同的下联,证明你肚子里有点墨水,本皇兄便批了你的请命书。

    朱南羡头脑十分简单,他印象中的对子左不过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这样的,便是要对上十句,又有何难

    直到他翻开朱悯达的信帖,才知道自己是中计了——

    一杯清茶,解解解解元之渴。

    朱南羡皱眉深思,这他娘的甚么玩意儿

    彼时朱十三尚未开衙建府,还跟着朱悯达住在东宫。

    两日之内,他拿着对子请教遍了詹事府,文华阁,乃至东宫上下的内侍宫女,甚至把刀架在了小火者的脖子上,小火者也只是战战兢兢地跪下,哆哆嗦嗦地回他:禀、禀殿下,奴才不识字……

    朱南羡知道自己是着了朱悯达的道了,想必朱悯达早已知会过所有人,不许帮十三殿下对对子。

    于是他坐在詹事府的门口,郁闷地想,这阖宫上下,还能不能找出一片净土了

    正当时,他听到不远处有两个春坊官谈论诗文对子,言语中提及明日的诗礼会。

    朱南羡脑中灵光一现,上前打听什么是诗礼会。

    原来这乃是翰林半年一次的盛会,为各大学与文官墨客交流才学之用。而明日的诗礼会,三月前方入翰林的新科进士也会去。

    朱南羡以为,这乃是天赐良机。

    他平日与翰林打交道,转来转去的几个老学究早已看惯了朱悯达的脸色,但新科的进士不一样,若让他找到漏网之鱼,为他对出对子,去西北卫所就有望了。

    翌日,朱南羡便溜去了翰林文苑的诗礼会。

    他是皇子,宫里有不少人认得他,是故没有在文思飞扬曲水流觞的文苑里扎堆,而是绕过竹林,去了后苑。

    后苑有一浅湖,湖心有个水榭。

    朱南羡隐隐看到水榭里站着一人,那人负手背对着他,身着素衣广袖,衣袂翻飞,翩翩然好似谪仙。

    此人便是苏晋,五年前的苏晋。

    朱南羡顺着石桥走过去,唤了一声:你是——

    苏晋回过身来。

    朱南羡生在深宫,自小才子高士见过不少,也有雅洁之人,令人见之忘俗。

    她的眉宇间自含清霜烟雨,回首之间仿佛春风明月都被揽尽在怀,微阖的双眸里透出万千华光。

    她就这么负手立于水榭中,暗夜无边的风仿佛因她而起,身后水波不兴的浅湖骤然成海,浪潮涛涛排山而来。

    朱南羡彻底呆住了。

    以至于苏晋跪下向他见礼,称自己姓苏名晋,字时雨,乃这一科的进士时,他都不记得说一句平身,反是东施效颦地道:哦,我姓朱,名霭,字南羡,行十三,在……正在宫中做皇子。

    苏晋低低地笑了一声。

    笑声令朱南羡回过神来,他迟疑地问道:你……会对对子么

    苏晋有些诧异,抬起头问:甚么对子

    朱南羡便将怀里写着一杯清茶,解解解解元之渴的信帖交给她,说道:你若对得上,帮本王写几个下联可好

    水榭里有现成的笔墨,苏晋提起笔,略微一想,又问:殿下要几个下联

    朱南羡头一回这么忐忑,生怕为难了她,便道:三四个就好。

    却一想,三四个太不够了,又道:七八个也行。

    再一想,明日就要交差,难道自己能连夜再找出第二个帮忙对对子的,最后说:十个,成吗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