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8章 义愤填膺
赵羌捶胸顿足,脸上满是痛苦与不甘。百姓们听闻,顿时义愤填膺,一脸的愤懑,更是有人站出来替赵羌打抱不平。
“严惩如意郡主,还科举公平!”
“人家寒窗苦读,好不容易考上状元,郡主一句话就让人辛苦白费,好大的威风啊!”
“若寒门学子的努力仅凭其他官员一句话便能抹杀,那我们读书有何意义?”
……
面对群情激奋的百姓,府尹头疼不已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一时间,大堂外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。
赵羌像是觉得情况还不够乱,他情绪越发激动,声音因兴奋变得尖锐刺耳。
“还有,郡主曾亲自来找过我,她说我有才华,想要招揽我为她做事。”
“可我一心只想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举人,因此拒绝了郡主的招揽。”
“结果呢,我落榜了!”
“如意郡主,这若不是你蓄意报复,又该作何解释?”
夏清宁静静地听着赵羌的控诉,她微微转身,招来暗卫低语两句,而后见到暗卫迅速离开。
她不紧不慢地开口道:“科举是由我负责,但阅卷之人不是我。”
“科举事关重大,阅卷是由诸位德高望重的监考官联合审核的。”
“诸位考官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,一丝不苟地审核。”
“至于招揽,我只是看中了他的才华,出于对人才的爱惜,我想给他个施展抱负的机会。”
京兆府的大堂内,气氛凝重。
府尹高坐于公堂之上,目光在堂下赵羌和夏清宁身上来回游移。
他下意识地微微点头,像是在权衡利弊,紧接着陷入了沉思,脑海中各种念头如走马灯般飞速闪过。
“双方各执一词,既如此,便传考官上堂。”
府尹打破了沉默,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。
话音刚落,几位监考官在衙役的陪同下,神色匆匆地步入大堂。
他们身着笔挺的官服,走进大堂后,他们整齐划一地站定,神色恭敬地向府尹行礼问候。
府尹的目光冷冷地扫过他们,语气严肃,“如意郡主说,是你们负责科举阅卷。”
“在本次阅卷中,你们是否存在偏袒之举?请如实招来,若有隐瞒,一经查实,必当严惩!”
他的声音掷地有声,让在场的人不禁心头一紧。
为首的监考官听闻,忙向前一步,“噗通”一声双膝跪地,动作干脆利落,额头微微沁出细密的汗珠。
他的声音洪亮,“大人,吾等在阅卷时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,绝对公平公正!”
“我们绝没有偏袒任何人,每份试卷的评判,都是我们共同商议的结果。”
其他考官见状,紧随其后,整齐地跪下,言辞恳切地附和着,声声句句都在力证绝没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。
赵羌站在一旁,气得浑身止不住地颤抖,他的脸涨得通红,满眼都是不忿与不甘。
他私以为这些考官与夏清宁关系匪浅,这番言论不过是在帮她脱罪。
他猛地向前跨出一步,大声吼道:“大人,他们肯定是被夏清宁收买了!”
“科举不公平,我这么努力却没有上榜,但其中有些不学无术之辈竟然……”
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尖锐刺耳,在大堂内回荡,打破了原本的肃穆。
府尹闻言,面色瞬间一沉,他猛地一拍惊堂木,厉声喝止:“大胆赵羌,公堂之上岂容你信口雌黄?”
“若无确凿证据,你便是诬告朝廷命官,罪加一等!”
这一声怒吼,如洪钟般震耳欲聋,吓得赵羌浑身一哆嗦,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,变得煞白如纸。
可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强仍让他梗着脖子,脸上依旧写满了不服。
夏清宁静静地站在一旁,沉默地看向大堂入口。
科举的一应试卷交由九皇子保管,呈报给皇上查阅。
见赵羌如此不依不饶,夏清宁决定让他彻底心服口服,死个明白。
不一会儿,小八脚步匆匆,捧着一个密封好的木盒走来。
木盒上面的封条完好无损,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神秘与重要。
“打开。”夏清宁轻声说道,声音虽轻,却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。
她的丫鬟立刻走到小八身旁,动作轻柔地帮着他打开木盒,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的试卷。
“展开,给大家看看。”夏清宁嘴角勾起一抹浅笑,那模样像极了恶作剧成功的调皮孩子。
只见丫鬟将试卷呈给府尹,随后举着试卷在大堂内缓缓踱步,展示给其他人看。
等所有人都看过试卷后,夏清宁声音清冷,不紧不慢地问道:“诸位,你们觉得,就凭他这水平,是否可以考上举人?”
因赵羌之前的招摇,堂下站着不少举人、秀才,他们见夏清宁发问,纷纷好奇地凑上前阅览试卷内容。
一时间,大堂内人头攒动,众人的目光聚焦在那份试卷上。
片刻后,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窃窃私语。
一位中年秀才微微蹙眉,眉头拧成一个疙瘩,指着试卷小声嘀咕:“这答题水平,不过如此嘛。”
“论点模糊,论据不甚充分,若这水平也能中举,那我岂不是早已是举人老爷了?”
他的声音虽小,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。
旁边刚考中举人的年轻人跟着附和,“就这文章,不要说是中举了,怕是连秀才都勉强吧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,纷纷质疑赵羌的能力,声音越来越大,将赵羌的不实指控彻底淹没。
百姓们的态度慢慢发生转变,原本面上的愤慨逐渐被疑惑取代,一张张愤怒的脸庞渐渐变得平静。
他们的议论声慢慢减小,大堂内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。
夏清宁抓住时机,趁此机会缓缓开口,“我承认,我确实去找过他。”
“我去找他和其他人,是看到了他们的优势。这些人没有达到举人的水准,但各有一技之长。”
“比如王大力,他才思敏捷,想法独特,对各类器具构造与原理见解独到,若加以培养锻炼,或许能研发出造福百姓的……”
“我招揽他们,是出于惜才,并非如他所说的那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