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第688章 福无双至

    “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”

    “没过多久,他娘也因忧思过度,紧跟着撒手人寰。”

    “在料理完父母的丧事后,这黎尘便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,没了消息。”

    “我听闻此事时,还着实惋惜了一阵子,他是真的才华横溢啊。”

    夏清宁微微挑眉,眼中满是质疑,“你又是如何知晓这些事儿的?”

    县令尴尬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他哪敢在二人面前撒谎,忙如实说道:“当年,他考上秀才,父母又双亡,我念着他可怜,又着实有才,便想着收他为徒,教导他……”

    “呵,”夏清宁不等他把话说完,便冷笑一声,打断道:“幸好他没拜你为师。”

    “否则,这官匪一家亲,百姓可就遭殃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、不,小郡主,微臣绝无此意,更没有想过要跟土匪勾结啊!”

    县令吓得脸色惨白,连连摆手辩解。

    夏清宁却仿若未闻,根本不理会他的这番说辞。

    一行人脚步匆匆,刚靠近监牢,九皇子派去监督的官兵便火急火燎地跑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殿下,出事了!”

    那官兵跑得气喘吁吁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。

    “有个人扮作劫富济贫的大侠,把大牢里的百姓全都放出来了。我们……”

    夏清宁心思机敏,瞬间便明白了过来。

    官兵碍于百姓身份,自是无法对他们动手。

    而那些村民不明就里,把这大侠当成了救世主,对他的话自然是奉若圭臬。

    “人呢?”夏清宁急切地问道,“还在大牢里,还是已经离开了?”

    官兵抬手一指大牢的方向。

    “难民已经被放出来了,有部分被我们抓住了,还有的趁乱逃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小郡主,里面有个人说是找您的,自称是您的旧识。”

    夏清宁将官兵提供的线索在脑海中迅速串联起来,心中对这个人的身份隐约有了几分猜测。

    “陈序!”

    她脱口而出,而后神色一凛,对九皇子道:“殿下,这次绝不能放他离开!”

    九皇子深知此事的严重性,二话不说,立即朝着大牢飞奔而去。

    等他们赶到大牢时,只见大牢内静静放着一封写给二人的信。

    夏清宁上前一步,直接伸手拆开。

    信是黎尘所写,大意是说他们已经知晓他的身份,感谢他们帮着除掉了沈玉。

    信的末尾还提到,日后他们定会有机会再见面的。

    看完信上的内容,夏清宁气得俏脸通红,心中气恼不已。

    难怪九皇子曾经会受伤,敢情这土匪作祟从头到尾就是个精心设计的局!

    夏清宁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心头的怒火,吩咐县令把大牢里的百姓全都放走。

    随后,又安排人手去彻查黎尘在村子里的过往,要求务必查得越详细越好。

    宋千俞这边,在得知黎尘的名字后,也立刻让人去调查他的文书。

    试图弄清楚他这些年都去了什么地方,又是如何跟平王勾搭上的。

    临离开之际,九皇子的脚步突然顿住。

    他转过头,目光冷峻地盯着县令,问道:“郑县令,知府没陪着你?”

    县令一脸茫然,挠了挠头,回道:“殿下,知府大人早就离开了,他说有公务在身,我也不敢问,就……”

    “他什么时候走的?”九皇子追问道。

    县令略一思索,笃定地说道:“在剿匪的前一天。”

    “知府大人行色匆匆,像是有急事。”

    二人对视一眼,心中已然明白,这知府定是提前得到消息了。

    看来,沈玉不过是黎尘推出来的替死鬼!

    九皇子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便随着夏清宁一起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眼见从县令那儿已无法挖掘出更多有用线索,宋千俞与夏清宁也没再多做停留。

    他们带着最新斩获的情报,马不停蹄地返回了烟花作坊。

    此番剿匪行动,可谓是大获全胜。

    不但成功铲除了为祸一方的土匪,护得百姓安宁,更为重要的是,经此一役,九皇子在民间成功树立起了威名。

    对于夏清宁来说,亲眼瞧见宋千俞平安归来,才是这最令她欣喜的事。

    “九皇子,对于那些从土匪手中解救出来的难民,您可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夏清宁秀眉微蹙,率先打破沉默。

    县令在匪患肆虐期间尸位素餐、无所作为,甚至将百姓驱赶出城,使他们沦为土匪手中的人质。

    如今,大多数百姓家中已被土匪洗劫一空,生活陷入绝境,食宿皆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
    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,难保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动难民情绪。

    让这些原本无辜的受害者,转而沦为加害者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宋千俞瞧着夏清宁一脸肃穆的模样,自是知晓此事干系重大。

    他微微摇头,轻声叹道:“暂时还未曾想出什么良策,你这般问,难道是已有主意了?”

    夏清宁向来不喜欢藏着掖着,见他问起更是直言不讳。

    “有。”

    在她看来,村民们所求的,无非是能有活下去的希望罢了。

    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,村民们却居无定所,又身无分文,只要解决这两件燃眉之急,他们的困境便能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“百姓能吃饱穿暖,自然不会有人想着落草为寇。”

    “当初从京中带来的粮食本就不多,再加上还要供养这么多将士,眼下虽还剩些余粮,要养活一城的百姓,那也是杯水车薪。”

    “依我之见,将雁门城的情况如实禀报皇上,恳请皇上打开国库,从中抽调粮食,以解此处的燃眉之急。”

    “此外,还可向周边的城镇借粮。先把眼前这道难关渡过去。”

    “等来年庄稼有了收成,再连本带利地还回去。”

    这个计划听起来切实可行,只是打开国库放粮……

    兹事体大,难免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,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。

    为了能顺利借到粮食,夏清宁再度提出要脱离大部队,独自行动的想法。

    如今剿匪已经结束,他们急需赶回京城,向皇上禀明情况,顺便押送雁门城的县令进京受审。

    这县令与知府沆瀣一气,治理无方、结党营私,还暗中勾结朝中大臣。

    他犯下的条条罪状,随便拎出一条来,那都是要掉脑袋的死罪。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