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坐地起价
见两人针锋相对,沈阔站出来解围。“好。”夏清宁甜甜应道,临走时,还对着林总管做了一个鬼脸。
林总管气得吹胡子瞪眼。
这个小孩,完全就是在侮辱酿酒这门工艺!
夏清宁到家时,心情已经好了不少,一下马车,就见王夫人手里正拿着一只棉花娃娃给琴娘展示,旁边还摆着一大箩筐棉花娃娃。
“哇!好不错呀!”夏清宁看着这些娃娃两眼发光。她伸手在箩筐里面翻了翻,每个棉花娃娃都十分精美,且脚底处都绣上了“绣柔”二字。
“看着如何?这是我命女工们连夜绣出来的。”王夫人前几日和夏清宁一同去售卖,常年经商的她一眼就看出来,其中数棉花娃娃卖得最好。
“此物只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闻!”夏清宁夸得摇头晃脑。
王夫人宠溺地点了点她的额头,“你这小子,还弄起这文绉绉的句子来了。”
“莫想躲懒,现在就与我一同去售卖。”王夫人拉着夏清宁就要走。
“慢着慢着。”夏清宁连忙道,“先容我吃饱了再去。”
她刚从酒庄回来,还没来得及进一点东西呢!
待她狼吞虎咽地吃完,暮色已经降临。
她们仍旧在花灯街旁摆起摊,才刚刚把家伙什都安置好,就有人走上前来。
“我一连等了好几天,你们可算是来了!”那妇人无比激动,“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!”
“姨姨,你要些啥呀?”夏清宁仰着头,嗓音稚嫩。
“我要那个娃娃。”妇女拿手比划了两下。
夏清宁瞬间明白,从旁边的框子里拿出一个娃娃,“可是这个?”
“正是!”妇女欢喜起来。
“我女儿看见隔壁家二丫有一个,回来哭着闹着也必须要有一个,我这个做娘亲的没办法,只能给她买咯!”她感慨一句,付了钱离开。
没过一会儿,又一个路过的小孩子被棉花娃娃吸引,吵着闹着要买。
那孩子的爹爹顾念着家里还有几个弟弟妹妹,就一次性买了四个,一人一个。
刚开张小半个时辰,来买棉花娃娃的人络绎不绝,很快,那一大筐棉花娃娃就被抢购一空。
“王姨真棒!棉花娃娃果然很受喜欢!”夏清宁对着王夫人的脸颊来了一口,毫不吝啬地夸赞。
王夫人被夸得心中舒坦,道:“还是清宁的主意好!”
没过一会儿,摊子上的其他东西也都纷纷售卖完毕。
一个老妪拄着拐杖,紧赶慢赶地停在了她们摊子前,道:“你们准备走了啊?”她声音苍老。
“是呢,老人家,你需要什么?”王夫人道。
“诶哟,我那孙子非要棉花娃娃,说是这里有卖。”她眼睛在摊子上扫视了一圈,很是失望,“全卖完了?”
“是呢,奶奶。”夏清宁答道。
“好吧。”老妪叹了口气,“那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?”
“估计得过上几日吧。”王夫人也不是很确定。
“那好吧。”老妪转身离开。
夏清宁和王夫人高高兴兴地收摊回家。
一直躲在暗处的春华和秋月看到她们的生意如此之好,心里早就被不甘和嫉妒充斥。
“都是她们!故意使手段让我们的绣品卖不出去!”想到自己赔进去的那些白花花的银子,春华就气不打一处来。
秋月提议道:“咱们不如也缝制棉花娃娃售卖,那花样,可比绣品上的简单多了!”
“好主意!”春华眼前一亮。
看着王夫人和夏清宁离开的背影,眼中满是恨意。
安顺候府。
安顺侯夫人自从女儿被平王强抢而去后,整日以泪洗面,一蹶不振。
春华和秋月战战兢兢地走进房间,轻声唤道:“夫人,要保重身体呀。府中上上下下、大大小小的事情,可还都得靠你主持才行呢!”
安顺侯夫人擦去眼角的泪水,并未回答,“你们来又有什么事?”
春华与秋月对视一眼,斟酌着说:“近几日,我们发现那琴娘的棉花娃娃售卖得不错,而且制作起来也简单,我也想在绣房卖这个。”
提到琴娘,安顺侯夫人心里就一阵窝火。
要不是她不愿意答应做安顺侯的女儿,她的女儿怎么会沦落到要嫁去给平王!
“你们愿意做便去做就是了,这点事情,还用来回禀我?”安顺侯夫人不满。
春华支支吾吾:“夫人,之前您给我们的银子,都已经亏损光了……”
“没用的东西!”安顺侯夫人骂道。
“我左边抽屉里还有一些银子,你们且拿着去吧。记住,这次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”
“是。”
两人拿着银子退下,回到绣房,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办这件事。
熬了几天几夜,春华和秋月把眼睛都熬红了,才绣出来三十只棉花娃娃。
春华将自己做得和琴娘做得拿在手中对比,非常满意:“这谁能认得出呀!”
秋月拎着一大袋子棉花从外面进来,“咱们赶紧开始塞棉花吧。”
春华翻了翻,皱眉:“怎么有的棉花都发霉了?”
秋月叹了口气,“节约成本,只能如此了。”
春华眉头紧皱,很快又舒展开来,“好吧,只能如此了。”
两人又开始忙碌,直到晚上,三十只棉花娃娃全部制作完成。
次日,她们的绣房再次开张。
一个臂弯中挎着菜篮子的妇女路过,眼前一亮,“灵儿,这不就是你一直想要的棉花娃娃?”
“是哒是哒!”她身边的小姑娘十分高兴。
妇女走进门,问道:“这一个多少钱?”
“三十两银子。”春华没想到开张这么容易,直接报价。
“这么贵?”妇女惊讶,“可我听别人买的,不都是十两银子一个吗?”
小姑娘见娘亲还没有付钱,忍不住着急,“娘亲,娘亲,给我买嘛~”
“好吧。”妇女耐不住女儿的再三请求,付了钱。
“耶!”拿到棉花娃娃的小姑娘非常高兴,左看看右看看,爱不释手。
很快,绣房中又像从前一样,客人渐渐多了起来。